新闻
广播
电视
视频
文旅
专题
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来源:中国西藏之声网
作者:李珍珍 陈航行
2021-09-27

  9月24日至25日,经过国际国内一年时间的蓄力准备,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之际,“与世界对话的中国西藏——第二届涉藏国际传播学术论坛”在线会议顺利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学界教授与传媒业界的20多位精英,从传播学理、媒体实践、传播内容、传播技术技巧等层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共同讨论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更好地抓住全媒体时代的机遇,让中国西藏的发展故事入耳入心、入情入理地传递到各国各民族中。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西藏民族大学协办。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沈利江,韩国广播公司高级制片人裴基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高级顾问马尔库斯·尼克尔,原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副所长、教授、博导金泽,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历史系当代社会研究所研究员甘春,中国藏研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拉先加,英国伦敦中国传媒中心教授戴雨果等分别在24日的主场作了精彩发言。

图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参加主论坛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树庭在24日的主场论坛中,以《现实场域VS 媒介镜像——一位援藏干部的田野观察与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以援藏两年来的所见所闻,结合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探讨了西藏现实情况与境外舆论的背离,西方公众对西藏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提出真实的西藏既不是一些人心中完美的香格里拉,也不是西方个别媒体镜像中妖魔化的、缺乏人权的的图景。我们对外传播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展现一个真实的西藏,不回避问题,也不惧怕困难,只有以坦诚、自信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才能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基础,这是构建良好对话关系的开端。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张树庭在此次论坛发表演讲

图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袁爱中主持会场 

  本届论坛新增的青年论坛在9月25日进行。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袁爱中教授主持了上午的青年论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晓光主持了下午的青年论坛。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青年论坛,分别从西藏的国际传播、西藏的脱贫攻坚、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等方面分享了个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袁爱中教授就《非遗工坊与西藏脱贫攻坚研究》提出多项对策建议,副院长金石副教授就《“曼唐”与西藏传统医学的现代传播》展开讨论,泽玉教授关于《国际传播视角下西藏传统文化媒介呈现与思考》分享研究体会,刘新利教授以《《格萨尔》史诗的媒介化研究:从身体传播谈起》为题发表演讲,刘小三教授就《“泛传播时代”西藏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和策略》给出参考意见,卞丽敏副教授通过《融媒环境下西藏脱贫攻坚报道叙事特征分析》分享认知,李娜副教授关于《新时代西藏非遗的传播形态探析》提供思考,伊丰讲师就《赋权的历程:西藏扶贫史与宣传实践》发表看法,王凤讲师《媒介社会化与乡村振兴中的妇女赋能》谈认识体会。

图为参加青年论坛的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西藏民族大学的青年学者们奔赴西藏调研,亲身感受西藏70年来的沧桑巨变,用心体会高原文化和民族特色,聚心凝力,为传播真实、立体、多元的西藏,为讲好入耳、入心的西藏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让西藏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田丽
合作网站
国际在线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中国西藏网    西藏新闻网    西藏国防教育网    藏人文化网    康巴卫视网   
中国政府网    统战部    国新办    西藏人大网    中国青年网    青海广播网    人民网西藏频道    新华网西藏频道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中国西藏林芝网   
 
2013Copyright.中国西藏之声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4120170002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18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藏备2009001号
藏ICP备15000126号-3
地址: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41号 邮编:850000
网站业务电话:0891-6834212 邮件:zgxzzs@sina.com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891-6819523
监督邮件:zbs2019@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1-6834212